1) :初次沉澱和二次沉澱
沉澱池是汙水處理廠分離懸浮物的一種常用的構築物 ,按工藝要求不同 ,可分為初次沉澱池和
二次沉澱池 。初次沉澱池是一級處理汙水廠的主休構築物 ,或是二級處理汙水廠的預處理構築物 ,
設置在生物處理構築物之前 。處理的對象是懸浮物質(通過沉澱處理可去除40%-50%以上)同時可
去除部分BOD5(約占總BOD的20%-30% ,主要是懸浮物質的BOD5) ,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
行條件並降低BOD5負荷 。初次沉澱池中沉澱的物質稱為初次沉澱汙泥或初沉汙泥 。
二次沉澱池設置在生物處理構築物之後 ,用於去除活性汙泥或脫落的生物膜 ,它是生物處理係統的
重要組成部分 。初沉池 、生物膜法構築物及其後的二沉池的SS和BOD5總去除率分別為60-90%和65-90%
:初沉池 、活性汙泥法構築物及其後的二沉池的SS和BOD5總去除率分別為70-90%和65-95% 。
2) :平流式沉澱池 、輻流式沉澱池和豎流式沉澱池 ,
沉澱池按池內水流方向的不同 ,主要可分為平流式沉澱池 、輻流式沉澱池和豎流式沉澱池 。當需
要挖掘原有沉澱池潛力或建造沉澱池麵積受限製時 ,通過技術經濟比較 ,可愛用斜板(管)沉澱池 ,作
為初次沉澱用 ,但不宜作為二次沉澱池 ,原因是活性汙泥的黏度較大 ,容易粘附在斜板(管)上 ,影響
沉澱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(管) 。同時 ,在厭氧的情況下 ,經套氧消化產生的氣體上升時幹擾汙泥的
沉澱 ,並把從斜板(管)上脫落下來的汙泥帶至水麵結成汙泥層 。
一 :平流式沉澱池由流入裝置 ,流出裝置 ,沉澱區 ,緩衝層及排泥裝置等組成 ,排泥裝置與方法 ,靜水
壓力法 ,利用池內的靜水位將汙泥排出池外 ,排泥管直徑200MM ,下端插入汙泥鬥 ,上端伸出水麵以便清通 。為減少沉澱池深度 ,也可采用多鬥排泥 ,機械排泥法利用機械將汙泥出池外 ,鏈帶式刮泥機機件長期
浸於水中 ,易被腐蝕 ,且難修複 ,行在小車刮泥機由於整套設備在水麵上行走 ,腐蝕較輕 ,易於維護 。這
兩種機械排泥法主要適用於初次沉澱池 。當平流式沉澱池作用二次沉澱池時 ,由於活性汙泥比較輕 ,含水
率高達90%以上 ,且呈絮狀 ,幫可采用單口掃描泵吸排 ,使集泥和排泥同時完成 ,采用機械排泥時 ,平流
式沉澱池可做成平底 ,使池深大大減少 。設計要求 :平流式沉澱池對衝擊負荷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 ,但在池寬和池深方向存在水流不均勻及紊流流態 ,影響沉澱效果 ,平流沉澱池的設計 ,應符合下列要求 ,
每格長度與寬度的比值不小於4 ,長度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小於8 ,池長不宜大於60米 ,一般采用機械排泥 ,
排泥機械的行進速度為0.3-1.2米/MIN ,緩衝層高度 ,非機械排泥時為0.5米 ,機械排泥時 ,緩衝層上緣宜
高出刮泥板0.3米 ,池底縱坡不小於0.01 。
3) :普通輻流式沉澱池
一 :輻流式沉澱池亦稱輻射式沉澱池 ,池形多呈圓形 ,小型池子有時亦采用多邊形 ,水流流速從池
中心向池內四周逐漸減慢 ,泥鬥設在池中央 ,泥底向中心傾斜 ,汙泥通常用刮泥機或吸泥機排除 ,沉澱
池由五部分組成,即進水區 、出水區 、沉澱區 、貯泥區及緩衝層 。普通輻流式沉澱池的設計計算應符合
下列要求 ,池子直徑與有效水深的比值為6-12.池徑不宜大小於50米 ,一般采用機械排泥 ,當池子直徑
較小時 ,也可采用多鬥排泥 ,排泥機械旋轉速度宜為1-3R/H ,刮泥板的外緣線速度不宜大於3米/MIN ,
緩衝層高度 ,非機械排泥時宜為0.5米 ,機械排泥時 ,應根據刮泥板高度確定 ,且緩衝層上緣宜高於刮
泥板0.3米 ,坡向泥鬥的底城不宜小於0.05.
4) :斜板(管)沉澱池根據淺層沉澱理論 ,把沉澱池分為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 。為了將淺層
理該應用於實際工程 ,需解決沉泥的排出問題 ,因此 ,淺層理該在實際應用時 ,需把水平隔板改為傾斜
設備呈α角的斜板(管) ,α宜為60° ,在斜板填料(斜管填料)沉澱池中 ,將斜板(管)有效麵積總和乘
以cosα ,
即得到水平沉澱麵積 。按水流方向與顆粒方向之間的關係 ,斜板(管)沉澱池可分為 :側向流斜板(管)
沉澱池 ,水流方向與顆粒方向相互垂直 ,同向流斜板(管)沉澱池 ,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澱方向相同 ,異
向也稱逆向流斜板(管)沉澱池 ,水流方向與顆粒沉澱池方向相反 ,斜板填料(斜管填料)沉澱具有去除
效率高 ,
停留時間短 ,占地麵積小等優點 ,故常用於已有的汙水處理廠挖掘或在擴大處理能力時采用 ,或當汙水
處理廠占地麵積受到限製時采用。